日前,以中國科學家為首的研究團隊宣稱,他們在中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境發現了一批奇特的恐龍足跡,從而揭開了恐爪龍類恐龍一種新的行走方式,該成果刊發於該期的《遠古世界》學術期刊上。此外,該發現還被提名為探索頻道2015年度古生物的百大發現之一。
! a3 ?7 U5 e# n N! }) z
/ a7 n& s% P8 v. {* D 下載 (31.33 KB)0 j; J3 u. s# ^) P8 T, P' W
昨天 11:40 PM" Y& g/ z6 G7 w) h2 T8 ~
3 z! R" p- r- J+ O1 J
4 F r0 b2 j' S* |0 ^; ? 伶盜龍
! I8 k8 _, o- E' t% s8 [5 B3 d/ d$ f/ C1 d" [& l3 ^) }# e" p
5 \& v, z' _! I* G
下載 (41.47 KB)
! _: I7 o6 P# j/ t ~ Q6 b$ ?" p- d昨天 11:40 PM
3 ~5 U, x o' g
. D5 }& m. c0 `9 `3 O& ]* | R
4 p9 s1 M# T' w0 Q4 P 張氏伶盜龍足跡和普通的伶盜龍足跡
, j5 D( q) @( i& R
/ z+ W% E3 V/ C
1 H5 b' L" x4 W) G& p' ]2 s( P
& a$ [1 ? z; r* ~* w1 ~! T# I 喜德化石點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進行區域調查時發現,足跡所在的地層形成自白堊紀早期,距今至少已經有1億年的曆史。據該項目的帶頭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介紹,此次共發現足跡化石僅15個,其中3個為食草恐龍所留,12個為食肉恐龍所留,但卻令人驚喜的發現了5個可以確定為恐爪龍類留下的腳印。 6 X7 S7 q. |" c9 ?% H8 B7 C
恐爪龍類中最著名的角色是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係列中的伶盜龍(迅猛龍),具有強大的掠食能力。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資深恐龍專家,徐星研究員告訴記者,恐爪龍類包括了馳龍類和傷齒龍類,它們是非常聰明且高效的掠殺者,其最明顯的特征是腳上的第II趾上生有一個巨大的“殺手爪”,這是它們擊殺獵物的重要武器。
% [' n- x( b) f' w% @" \2 ^' Y “所以,恐爪龍類有必要保持這只爪子的鋒利,盡量減少磨損。這相當重要。在現生動物中也有類似的現象,一些如初生犬類的爪子很鋒利,但成年後已經磨損得非常鈍了,失去了攻擊能力。”邢立達補充說,“盡管恐爪龍類不能像貓一樣把指甲縮進爪子裏,但它們有可能會翹起大爪,因此此前發現的恐爪龍類足跡都只有兩個趾頭,區別於其他獸腳類恐龍的三趾型。 " N0 Z6 _7 r3 s5 o8 o/ E
然而,此次,古生物學家們卻有了驚奇的發現。在喜德足跡化石點,首先被鑒定出來是兩趾型的恐爪龍類足跡,其形態學特征表明其可以歸入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但還有幾個足跡與伶盜龍足跡非常相似,但卻是奇怪的三趾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奇怪的足跡很可能是伶盜龍足跡造跡者在當時放下了一直抬起的第二趾。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造跡者走過的地方過於濕潤黏滑,它們不得不放下大爪,利用爪子來固定身體,防止滑倒。這說明恐爪龍的第二趾趾關節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而且還能在某種程度上輔助行走,這是以往所不了解的。 3 x6 f) B$ g5 @$ |
“由於恐爪龍類和鳥類的關係極其密切,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對其關注較多。”權威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表示:“它們身上長滿了羽毛,而原來那些光溜溜的複原形象是錯誤的,對它們的研究能夠揭示出更多從恐龍演化到鳥類的信息,這次的發現應該對研究鳥足的演化也有幫助。”
8 Q! q& a# n5 h' L 研究人員將此次發現的新類型恐爪龍類足跡命名為張氏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 zhangi),其種名張氏贈與我國優秀地質學家張建平教授,對他在古遺跡學和地質公園領域的諸多成果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