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3 @& c! \, D/ J, @1 o! R8 Q
2020年05月10日 12:35:10
& T/ U7 ^' K- N* o) ]来源:新京报评论
- D1 a2 H/ i- ^" g, I
9 h+ O+ B* y$ z, @4 S, o
$ v' d2 Y8 q0 Y965人参与84评论
5 n3 d9 A: P- u4 C
' ?3 @& Y8 \3 B. O; g6 s1 ^9 `7 {$ G5 X. _" a4 n4 h
* _& h8 Z6 v. c) a J/ t
" r: ?6 z! c+ }" Y
, c) d' q8 w# Y8 |* z
7 G0 H7 |( t! |7 r, i0 p1 Z[backcolor=rgba(96, 96, 96, 0.8)]Loaded: 100.00%
9 T# f) Q8 F& Q# ~
& U2 G4 M& C+ g/ n* Y
+ T& T7 H9 Y* T9 f& ^2 x" m# u3 Q9 {- F _! P
1 n% G+ }, M7 Y* W( {" Z# T! X4 [
! `8 ?% L8 P7 }) x, w% B0 t
Pause[size=1em]Current Time 0:11 " t+ f# z. m" j) x
[size=1em]/
9 p) O. \ c# Z" ^9 D/ I7 Z
& T* F e3 C) G, v1 J0 C# @[size=1em]Duration 0:47 ! p& n! v0 w# f/ d0 m& F. e
; @6 E4 K$ l" L8 D$ G# a) Y1 H
FullscreenMute[backcolor=rgba(115, 133, 159, 0.5)]- q7 z6 {3 E+ u* {) ^% r: v P5 ^
( F+ i1 z% h$ |% L$ {/ z' W. x, h3 O9 L& ~
7 x; M1 K2 @; K" u$ p. E; [* u# p% ^3 X8 y* J
/ T" z0 W/ q. p. Y3 M" D
' C$ ]3 ], ?9 {7 V
6 v* v1 J* p6 p
- V' i8 x* l% M! |8 j: m( [! G8 V. H ^
自动播放
. n8 ~3 x* H) c: S; G; X9 |+ s% E湖南祁东县文化馆副馆长施某某非正常死亡一事,引发社会关注。5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5月2日晚,施某某曾与多名公职人员聚众吸毒,施某某吸毒后抽搐不适,送医抢救无效身亡。经公安机关查证,事发当晚,死者施某某及其朋友共10人聚餐,餐后唱歌饮酒吸毒。5月9日晚,祁东县官方通报称,纪委监委对其中涉案公职人员已展开党纪政务审查。目前,其他9名涉毒人员也已全部归案,公安机关正在对案件进行深入侦查。 “酒后”“涉毒”“女馆长”“非正常死”……这起公职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每一个关键词都引人联想。根据当地官方通报,目前已经可以确认的是,在死亡前,施某某参与了聚众吸毒,且还有其他公职人员涉案。 吸毒本身已经违法,公职人员吸毒则更是严重违法违纪,它不应该被当作普通违法案件来处理,当地除了同时启动纪律审查,随着调查进展,涉案公职人员名单也应该尽快依法向社会公开。比如,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显示,祁东县公安及文化系统有人与涉案人员同名同姓,这类信息的真实度如何,当地也宜作出正面回应,避免引发更大的社会猜想。 而在官方进一步公布案件细节前,此事还有诸多疑问待解。比如,施某某的死亡是否与吸毒直接相关、此前是否就有涉毒史?同时,考虑到不止一个公职人员涉案,甚至跨越多个行政系统,当地更要以此为契机,对可能存在的公职人员吸毒风气有进一步的深查,并追踪毒品来源,别放过任何一个参与此事的违法违纪人员。 事实上,这并非祁东第一起公职人员涉毒事件。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初,祁东县就一次性通报了12起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涉毒典型案例;而去年6月,当地官方报道透露,祁东县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基层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吸毒涉毒、参赌涉赌案件,近三年来,111人因涉毒涉赌问题被处分。 ; ^8 h( K4 E4 m
从更大范围看,近几年随着执纪的深入,全国多地都曝光过公职人员吸毒事件。公开报道显示,仅湖南一地,2016年市、县纪委通报的涉毒公职人员就近百人。而与祁东同样隶属衡阳市的衡阳县,更是专门出台了《关于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吸毒行为的处理办法》,明确坚持“涉毒嫌疑必检、涉毒疑犯必究、涉毒案件必挖、涉毒公职必查、涉毒场所必罚”。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必要的“零容忍”态度。 但由最新爆出的公职人员涉毒案件来看,对于公职人员吸毒现象,还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像此次事件在官方正式回应前,当地民间就已传闻多时,这反映出公职人员涉毒,往往并不“神秘”,扩大社会监督渠道,“线索”或并不难找。 而在查处上,地方也应该避免因为“形象”负担而对公开处理有顾虑。须知,让所有公权力逾矩行为都能够被及时清除,形成“出现一起严查一起、公开一起”的治理刚性,确保地方权力运行的风清气正,才是对地方形象最好的维护。
3 h G+ c2 ^0 {! g* f
1 s8 Y5 v: _3 _' c+ p
5 }8 U0 C9 _9 o |